2021年中國電影觀察|主題電影創作與多脈交匯的美學景觀
2022年01月14日 11:38 來源:中國藝術報 編輯:黎秀葵 點擊:2793 我有話說(0人參與)

2021年,中國電影總票房達到472.58億元
主題電影創作與
多脈交匯的美學景觀
——2021年中國電影觀察
丁亞平 王 婷
百年黨史與中國電影
百年來,在黨的領導下,廣大文藝工作者努力踐行建設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中華民族新文化這一歷史使命,與時代同步伐,積極探索創新,在每個歷史時期都取得了重要成果,這也構成了中國電影獨特的風景和發展本質。百年黨史與中國電影的關系,某種意義上正呈現出中國社會主義的風景。日本學者柄谷行人認為,“風景”的概念并不單純指自然景物,而是與現代性直接勾連,指涉“內面的發現”“內在的人”的確立以及更廣泛和深遠意義上現代民族國家的主體性建構。這種“風景”,除指涉百年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電影“風景”外,更多涵蓋中國電影里的中國共產黨的歷史“風景”。2021年,呈現“社會主義風景”的主題電影創作呈現強勢性的存在。“五一檔”影片《懸崖之上》,“七一檔”影片《1921》《革命者》,“國慶檔”影片《長津湖》《我和我的父輩》,以及《紅船》《三灣改編》《鐵道飛虎》《童年周恩來》《柳青》《我的父親焦裕祿》《中國醫生》《守島人》等,大都成為主旋律電影的現象級作品,這些影片重視歷史意義的創造與整合,通過類型化的創作思路,將革命的激情和精神幻化成新的審美體驗,投射了時代的歷史思維與選擇。
《1921》將時間濃縮在1921年這一年,選取1921年的4月到8月作為敘事時間的主體,以多線敘事講述了發生在上海的那段故事,中國共產黨建黨前后的革命先驅和紅色起點得以重新建構。作品包含觀念與黨史,對彰顯中國革命品格的重大主題進行了重點闡明,主題和形象鮮明,“有同樣追求的人,他們終究會穿越萬水千山,走到一起”,變得真實可感,具有共性與特性結合的審美價值。

電影《1921》海報
《革命者》聚焦于李大釗最后的生命時間,以關鍵的時間節點、場景和壓縮的時空,呼應聲音、影像、感覺與蒙太奇于一體的歷史和人物心靈視像。影片敘事清晰流暢,突出表現了作為革命先驅者的李大釗和他所處時代的關系,重點描述了特殊年代的革命者積極聯系工農、替掙扎在社會底層的平民發聲、為遭受外國列強欺凌的同胞抗爭的重要場景,而在報童、朋友和妻子眼中的李大釗的平和、樸實而富有煙火氣的形象,則彰顯出其作為先鋒領袖的另一面。

電影《革命者》海報
《懸崖之上》使用群像塑造的方式,講述20世紀30年代從蘇聯回國完成代號為“烏特拉”的絕密行動的中國共產黨特工與敵人斗智斗勇的故事。作為國產諜戰類型片,風格新穎,演員張譯、于和偉等人精彩的表演令人眼前一亮,他們飾演的角色張憲臣、王郁、楚良、周乙、小蘭,是勇敢而無懼生死的無名英雄,又是一個個鮮活的、充滿情感的人。歷史的宏大是既成的,貫穿其中的不僅是不斷向前的歷史事件,還有令人感動的有血有肉的英雄。

電影《懸崖之上》海報
《長津湖》一片聚焦長津湖戰役中“鋼七連”的故事,狀寫并反映了中國人民志愿軍的戰爭選擇的必然。“這場仗如果我們不打,就是我們的下一代要打。”接到命令立即歸隊的連長伍千里,本已復員又重返戰場的指導員梅生,堅決要奔赴前線的毛岸英,以及伍萬里、雷公排長等基層指揮員,勇敢、積極、樂觀,豪氣干云,描繪生動、鮮明?!堕L津湖》呈現了影片主創眼中的朝鮮戰爭景觀,帶動直擊當下的“新主旋律”唱得更響,讓世界走進歷史,走近更真實、自信的中國。

電影《長津湖》海報
《我和我的父輩》講述父輩的故事,包括《乘風》《詩》《鴨先知》《少年行》等并無敘事邏輯上先后關系的短片,一個個的角色形象映現其中,寫實性和寫意性結合,猶如一本褪色的相冊,映襯匆匆時光、錚錚柔情,反映了流動而交互的歷史和精神的力量。用小切口和具體的人物,展現對中國社會主義風景進行聚焦的美學想象的可能性,吸引觀眾,富有歷史感和文化感。

電影《我和我的父輩》海報
多脈交匯:電影、市場與超越意識
從主旋律電影的提出到主流電影的建構,再至今天的新主流電影的持續發展,體現為審美和價值層面的雙重認同,以及在文藝政策方面進一步適應時代和大眾的期待與需求。
2021年的中國電影,從年初《唐人街探案3》到歲末《穿過寒冬擁抱你》,從重點題材影片到類型片再到文藝片,可以看到它們憑借比較真實的文化符碼和特色鮮明的敘事邏輯,不斷重構類型電影和文化形式的風格、元素,顯示了中國電影人比較積極的努力。像《你好,李煥英》《我的姐姐》《關于我媽的一切》《穿過寒冬擁抱你》等,大都有著溫暖積極的調性,而從年初的《第十一回》到后來的《一直游到海水變藍》《蘭心大劇院》再到《第一爐香》《梅艷芳》,它們都在一定程度上對文藝電影敘事和電影形式進行了實驗性的處理,這些創作實踐只有通過反思活動才能把握,它們就像觀眾知覺的對象那樣只憑借完成的形式的側面表現,比如創作者謀篇布局的手法、類型與故事緊密結合、融入主流發展的考驗等,人們通過口碑來評判,其中的市場化存在和票房高低是無規律可循的,畢竟最終還是取決于作品所要傳達的內蘊。

電影《你好,李煥英》海報
在電影和市場之間,中國電影現在面臨的種種困境,以及在全球電影因疫情改寫的新語境下,產業與文化積蓄已久的矛盾具有怎樣的歷史性,2021年國產電影有關文化在其創作追求和實踐中的角色與歷史性,值得思考。無論怎樣,2021年中國電影體現了可貴的自我超越性。當疫情蔓延、沖擊下的市場成為電影直接的和明確在場時,電影就是選擇、超越,就是這個時代電影人的總體和根本觀念。
隨著中國電影人勠力同心,大量電影作品特別是主題性電影的涌現和年輕一代從業者的成長,新冠肺炎疫情對電影行業的全方位影響,在2021年還是被降到最低,中國電影市場不僅繼續領先全球電影市場,躍起成為全球電影市場的龍頭,而且國產電影在得到突破性發展的同時,呈現出不斷超越、多脈交匯的新型生態和業態。2021年,《長津湖》票房57.74億元,《你好,李煥英》票房54.13億元,《唐人街探案3》票房45.23億元,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此外,《我和我的父輩》等一大批作品,包括2021年上映的近30部獻禮影片,傳播范圍廣,在取得不俗口碑的同時,展現國家話語和市場意識的關系,因應了創作生產電影精品力作和市場持續繁榮發展的雙重考驗。

電影《唐人街探案3》海報
2021年的中國電影,不少作品類型化與市場化程度較高,意識自覺,繪形繪影。從賀歲檔到國慶檔等,具有電影和意識形態所涉及的象征形式與價值內容,顯示疫情之下中國電影人在創作與市場上努力的豐富特征。春節檔以勃發之勢,相繼上映電影《唐人街探案3》《你好,李煥英》《刺殺小說家》《人潮洶涌》《侍神令》《新神榜:哪吒重生》《熊出沒·狂野大陸》等,這之中有喜劇、犯罪、奇幻以至動畫的類型,手段和形式不斷更新,較多地關注具有普遍意義的人性與心理的深度挖掘?!短迫私痔桨?》用唐仁與秦風組合和他們的行動路徑,去揭開事件真相,去解謎,并進而照見社會與文化的矛盾和人性的陰暗面。影片采用的是喜劇形式,但它透過一種雜糅的類型特性,與主流意識互通,關系社會教育,彰顯著中華文化的隱性相契?!赌愫?,李煥英》靠真誠去感動觀眾,充滿正能量和獨具人文情懷的中國文化、民族情感的表達,從電影的專業角度看該片也許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但它通過富有想象力的情感敘述,以及張小斐等演員的成功演繹,打開了中國電影比較深層的心理互動與傳播的新可能?!洞虤⑿≌f家》改編自作家雙雪濤的同名短篇小說,通過類型雜糅、奇幻營造努力審視人類生存境遇,呈現的是一種“心靈的視野”,影片鏡頭語言靈活、節奏分明,能讓觀眾在故事情感上產生共鳴。

電影《刺殺小說家》海報
2021年中國電影的商業類型片,還包括先后上演的懸疑喜劇片《揚名立萬》《不速來客》《古董局中局》,動作片《怒火·重案》《掃黑·決戰》《峰爆》《誤殺2》,懸疑犯罪片《門鎖》,動畫電影《白蛇2:青蛇劫起》《大耳朵圖圖之霸王龍在行動》《天書奇譚4K紀念版》《雄獅少年》《許愿神龍》,愛情電影《盛夏未來》《你的婚禮》《我要我們在一起》《愛情神話》,具備較為鮮明的市場意識,主題大都強化“同理之心”,在商業邏輯下試圖對社會命題進行觀察,力圖對人性問題進行可以稱為“心靈性”的現實主義思考與挖掘。這些電影透露出的類型意識是從中國民族電影發展之初、本土行業建構之初便存在的,類型電影傳達的是中國電影人積極、自信的一面,也映射了大眾自發的心靈與審美選擇。

動畫電影《白蛇2:青蛇劫起》海報
商業電影很容易被視為藝術電影的對立面,當商業電影接合藝術電影,朝人性深處進行“心靈現實主義”的表現,就是用電影之心講故事,而不是依賴于資本和流量,這也增強了電影與時代、觀眾的互動性。2021年中國電影在產業和市場策略的維度上,展現出口碑效應顯示強大作用的特點,對好的或比較好的頭部電影的質量關注度提高?!赌愫?,李煥英》《唐人街探案3》以至《長津湖》《我和我的父輩》這樣的影片,在市場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以獨特的敘事景觀和廣泛的情感效能,符合潮流,探索書寫歷史、反映時代的人文思維,但是圍繞著個人和集體的注意力被建構的時代社會環境,怎樣以觀眾更易接受的敘事方式呈現、講述故事,并賦予其市場化使命,人們對其期待的創作水平遠較一般影片為上。
互聯網空間、“風景”的發現與電影選擇的新互動
2021年中國電影市場共上映697部影片,電影總票房達到472.58億元,恢復至疫情前的74%。中國電影當然并非歲月靜好,除了疫情有更趨復雜和嚴峻形勢之外,由市場傳遞出的電影危機的信號還包括:票房向頭部影片過度集中(票房前兩名的就占據了100億元以上),投資者離場,國外大片票房占比僅有20%,讓年輕觀影人群進影院的意愿衰減,如何增強行業后續發展,以優質內容生產滿足市場需要、打造精品力作,是整個電影行業所面臨的緊迫問題。
方便快捷的智能手機,飛速發展、不斷更新的互聯網即時通信技術,使個體在與周圍世界信息交換的渠道變得更加通暢的同時,一方面,年輕人有更廣泛的體驗與交流的機會,觀影習慣在一定程度上被改變了;另一方面,一些新興平臺或互聯網公司,如抖音、西瓜、B站、快手、中國移動咪咕紛紛下場投資電影拍攝,和傳統影視公司爭奪觀眾。由于電影內容供應失衡、新的觀影習慣已經形成,互聯網空間正在生成電影以至文化新形態,怎樣認知與把握,并找出新生機,吸引年輕觀眾,挑戰與機遇并存。短視頻等數字影像快速運用,新的電影故事、敘事時空和“風景”得以重塑,為電影帶來新的更多的探索者、表現者和接受者。“風景”的發現最終指涉的是與現代性相關的問題。從百年中國電影在當下的變革來看,則體現為一種中式現代性。這種中式現代性,反映了在傳統與現代的交匯中,中國電影欲重建文化主體性和尋找新的現代化路徑的理想訴求。無論是大銀幕電影還是視頻平臺播放的網絡影視劇,最重要的要有品位、格調和責任,即便是對紅色歷史記憶的重現或再現,作為一種表征,它是與現實中每個人交纏,在以往集體的經驗里獲得共情的。歷史即是時間。以真實的細節、生動的想象力和現實主義的真摯情感贏得口碑,讓觀眾特別是年輕影迷感受到影像情感的新氣息和貫穿始終的精神性的價值,映射出中國電影人如何集中時間做“內功”、深度化多元化地和時代精神相結合的趨求、心理與效果。
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近兩年更躍居全球電影市場的中心位置,在世界電影版圖的重要意義可見一斑。中國電影一方面要繼續講好中國故事,展示國家形象,體現文化自信;一方面也愈來愈自覺到要從民族國家電影話語,走向擁有更廣大的世界視野的電影強國新秩序和新高度,這可以說是一種新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