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文藝 | 元志東:芳華光譜涌春潮——第二十屆“牡丹杯”水墨自貿港.海南畫派中國畫名家邀請展作品賞析
2023年05月06日 00:00 來源:海南省美術家協會 點擊:522 我有話說(0人參與)
(3).png)
2023年4月13日上午,由海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菏澤市文化旅游局、海南省美術家協會主辦,菏澤市文博書畫院、山東省儒商研究會、海南省美協國畫藝委會承辦的“第二十屆牡丹杯•水墨自貿港——‘海南畫派’中國畫名家邀請展”,在譽為“中國牡丹之都”“中國書畫之鄉”的山東菏澤展出。
此次展覽,海南畫派以獨特的“水墨自貿港”視覺圖像,詮釋出海南獨特的地域景觀與人文氣度。參展作品無論從創作立意、題材選擇,還是從情節建構、形式表達上都展現出強烈的海南符號。海南畫派以“走出去”姿態首次展現于島內外大眾視野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9).jpg)
曾祥熙《春風吹綠南海岸》 68x138cm
一、懷有深厚海島情感、抒寫自貿港人文氣度
在創作思想上,海南畫派的參展藝術家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價值理念。參展作品展現島嶼地域的自然優勢及熱帶雨林的氣候特色,呈現出自然天成的“綠色家園”的視覺圖景。曾祥熙的《春風吹綠南海岸》、鄧子芳的《高山晨牧圖》、吳東民的巜巋然挺立海之濱》、阮江華的《春風拂家園》等,無不展示出海島綠色縈繞的“家園氣象”,呈現出“人間煙火味”的田園詩意。
除外,展覽中的人物畫創作,充分表達出具有內在情感的人物精神,以及獨具民族精神的黎民風貌。參展藝術家在長期扎根人民、深入生活的藝術體驗中,獲得對海島人民精神的洞察。易至群的《黎鄉母與子》,以黎族女子為表達對象,以哺乳情節的瞬間營造為主題描繪,充分表達出母愛的永恒話題。喬德龍的《酒德頌》以端酒暢飲的姿態,展現出“把酒對歌”的人生豪邁、達觀熱情的精神風度。鄒才干的《佳人有約》,畫面描繪黎族女子“人逢喜事精神爽”的梳妝瞬間。
(10).jpg)
鄧子芳《小溪流水人家》68x68cm
二、建構典型情節、譜寫海南故事
此次海南畫派的參展藝術家圍繞對海洋文化、生態文化、黎族文化、自貿港新氣象等主題塑造,展現出具有海南故事情節與海南地域情懷。
第一,海洋文化主題故事的訴說。參展藝術家既描繪出了海南地域的自然優美的島嶼景色,還展現出具有人文元素的海洋故事,揭示出“人海共生”的內在情感。曾祥熙《春風吹綠南海岸》中寂靜的水面與靜停的小船,以寂靜了然的畫面效果展現出海洋生態的視覺圖像;阮江華的《湖光山色映我家》,高山腳下的寂靜湖水與煙火氣息的小船人家,組成的家園氣象生成了海南文化主題下別樣的生態景致。
第二,黎族文化主題故事的表達。參展藝術家緊貼時代、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洞察黎族人民的精神氣質及內在情感,建構起“人融入景”的情節敘事,形成不同黎民的情節內容“對話”。喬德龍《五指山之歌》、齊英石巜芭蕉樹下織錦圖》、李錛《五指山的姐妹們》、韓勤《黎鄉鳳凰花兒開》、鄒才干《農閑時節》等,都以不同的題材內容及藝術視角表現出黎族人民的生活狀況與精神追求。
第三,熱帶雨林文化主題的展現。參展藝術家注重海南地域性景觀特色題材,描繪天人合一、綠蔭天成的自然生態,體現“綠水青山”價值觀下的綠色生態景象。阮江華的《疊翠春山》,以群山的力量與綠植的秀氣產生強烈對比,展現出在力度與柔美之間的平衡美感,凸顯了熱帶雨林的渾厚濃郁。
“托物言志”是藝術創作的重要形式,參展藝術家寄情海島花卉,展現島嶼自然之美與心靈之美。盧向玲的《椰風》系列之一,以醉眼朦朧的視覺表現方式展現熱帶椰果,而右下方清晰可見的松鼠以舞動姿態展開了畫面的情節敘事。
第四,自貿港新氣象主題故事的訴說。參展藝術家既描繪出當下海南奮斗自貿港的勞作場景,又體現出新時代海南人民的奮斗精神。如梁增權的《山海高速沐春風》,以山間通衢的高速路為視點符號,隱喻表達出海南發展的強力勢頭。林蘭蘭的《揚帆自貿港》,以浪花激蕩下帆船沖風破浪的運動氣魄,體現新時代自貿港的發展寓意。
(6).jpg)
吳東民《潮涌江東》68x68cm
三、呈現海南藝術符號、展現自貿港藝術樣式
繪畫形式要符合畫面的情節內容,并以獨特的視覺樣式美感展現出創作思想與情感心理。此次參展藝術家在畫面構圖形式、造型特征、筆觸特點等方面都展現出海南美術獨特視覺符號。
在構圖上,參展作品強調全景式構圖布局,體現包羅萬象的構成性圖式與天然渾成的宏大氣象。吳東民的巜潮涌江東》,展現自貿港建設在迎風招展姿態中呈現勃勃生機,梁增權的《南山煙云迎春風》,在構圖上把多條并置的橫向結構的畫面推向遠方,通過較實的山體與飄渺的云霧的對比,展現出熱帶雨林獨特視覺印象。
另外,參展藝術家強調局部表現的構圖樣式,窺視海南熱帶花草的艷麗、靈動,彰顯細膩情思。如盧向玲的《椰風》系列之二,把椰果放置于黃金分割的視覺中心處,椰果處于大面積的椰葉的包圍之中,用虛實對比的視覺形式,體現出特殊的朦朧絲癢的情思感受。
在造型上,參展藝術家熟練表現熱帶綠植的生長之勢及造型特點,并以自然“對話”的舞動氣勢形成畫面情趣。阮江華的《疊翠春山》,山體以飽滿渾厚的造型語言,展現出群山之勢,在遠近山體的處理上,運用了近實遠虛的處理方式巧妙的表達出造型空間。而對于熱帶綠植的處理,造型上就沒有像山石表達的那般堅硬,采取了相對柔和舒展的造型處理方式,展現出樹木之靈動。易至群《黎鄉母與子》中質樸憨厚的人物造型,表達出哺乳瞬間母愛主題的原始沖動及無私情感,展現黎鄉女子的淳樸可愛。
在筆觸語言表達上,參展藝術家既秉承“嶺南畫派”筆墨創新脈絡,體現畫面意象味道,又以工整線描筆觸,展現細膩情感。林明俊的《南海系列之二》,以筆墨恣縱橫、自然舒展的筆墨效果,讓意象性的視覺交響根植于當代繪畫的辯證思考之中。阮江華的《春風拂家園》,以涂擦點寫的筆墨語言,讓墨色繪成自然之勢,讓線的勾勒生動流暢,讓點的語言跳躍靈動,最終以豐富多變的筆墨語言結構,抒寫了一幅田園氣象。參展作品的筆墨形式與創作內容的高度統一,在皴擦點勾、潑揮自如的書寫中體現創作情感、描繪海島風情。
(4).jpg)
阮江華《疊翠春山》106x108cm
小結
此次展覽,參展藝術家在題材表現、情節建構、形式語言等方面都展現出強烈“水墨自貿港”的視覺氣象。展覽通過藝術互鑒,促使海南廣大藝術家自覺尋找自我的藝術定位,并主動合成獨特海南地域特征的繪畫面貌,展現“海南畫派”在中國藝術舞臺的形象,體現海南文化不可或缺的價值影響。
作者簡介
元志東,美術學博士 海南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講師
部分作品賞析
(3).jpg)
易至群《黎鄉母與子》68x68cm
(3).jpg)
喬德龍《酒德頌》68x138cm
(2).jpg)
齊英石《芭蕉樹下織錦圖》68x138cm
(8).jpg)
周建宏《秋日余暉》68x68cm
(2).jpg)
劉小莉《雨林水仙》55x79cm
(2).jpg)
盧向玲《椰風》系列之二68x68cm
(7).jpg)
林明俊《南海系列之一》68x180cm
(5).jpg)
梁增權《山海高速沐春風》68x138cm
(4).jpg)
鄒才干《牽?;ㄩ_》68x68cm
(4).jpg)
盧丹《春聲》68x68cm
(5).jpg)
林蘭蘭《揚帆自貿港》68x68cm
(4).png)